我想用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让青春在大别山中蓬勃绽放!——廖思懿
“这应该是我最漫长的一个寒假了,从冬天到夏天,跨越了大半个2020,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也很庆幸,在这个不为人知的小小角落里,和80名大山孩子们相知相守,我给他们带去知识和陪伴,他们给我带来心灵上的平静。我们彼此互为光芒,跨越疫情传递着些许温度。”
廖思懿,yd2333云顶电子游戏经济学院16级金融本6班的学生,疫情期间,在湖北大别山下罗田县希望小学支教,担任二年级80名孩子的数学老师。
步行两小时山路,在学校网络授课;翻山越岭,一个个去孩子们家里实地家访;为了打开留守儿童的心扉,用爱心和耐心“斗智斗勇”;想尽办法帮孩子们寻找上课的网络信号......是她三个月的别样疫情生活。
以下是廖思懿的自述
“你们不是大山里独自闯荡的孤云,我一直在不远不近的地方,陪伴着你们。”
我的家乡在湖北黄冈罗田县胜利镇,在这个小镇的北部,更靠近大别山深处的地方,坐落着全国第四所、湖北省第一所希望小学:罗田县希望小学。从市里开车过去要3个多小时。
这所希望小学迄今为止,已经走过了29个春秋,从起初的土砖房到现在的钢筋水泥房,从土操场到塑胶跑道,从120多个学生到现在400多名学生,罗田县希望小学在不断的发展中,成了孩子们走出大山点亮梦想的地方。
二月底,正是疫情肆虐的时候,我从村里听到罗田县希望小学招募支教的信息,学校因为地处大山深处,本来就缺乏教师,加上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课程量增大,更加需要教师的支援。
三月中旬我怀着期待又紧张的心情参加了招聘考试,顺利通过后,我被分配教授二年级整个年级80名学生的数学。我的内心在雀跃:我终于能在疫情的阴翳之中,找到一些缝隙,透进生命的光芒。
虽然是网课,但是因为没人值班,所以大多数时间我选择在学校上课。我们这有句古话叫“望山跑死马”,意思是明明看到了山,但实际上真正走到近前,很可能把马累死。我的家和学校在同一个镇,但是也得走上两小时山路。每天在乡间小路狂奔着追赶太阳,成为了我的日常。
廖思懿和同伴走在乡间小路
早上5点半起床,洗漱,给家人准备好午饭食材,吃早饭,6点半出发去学校,一边走路一边“碰”有没有顺路去学校的车,多半是没有的,8点半到达学校,8点50分才能正式开启一天的网课。
小学地处偏僻,办公室的网信号不好,而且电脑没有麦和声音,我只好用办公室电脑放课件,用手机上课,把摄像头对着电脑给学生看课件。一天下来,手机得充三四次电,用掉两个G的流量。
每周一的云升旗
这里的孩子大多数是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务工,只剩爷爷奶奶在家,孩子们的学习没有督促,更谈不上辅导,虽然我早有心理准备,但是在第一次看到孩子们“交”上来的作业时,仍感觉被泼了一盆冷水:10个选择题,学生们可以错7、8个,我真是为他们感到又心疼,又心急。
“要用无尽的耐心和细心去浇灌他们,能帮孩子们多学一点是一点,不求结果,只问过程”当时就成了我的信念。
而且网课教学对于大山的孩子们来说算是新鲜事物,很多学生不太会流畅操作,加上二年级的孩子们太小,经常会坐不住,为了提高课堂效果,我把每节课的课堂内容都进行细分,一次只讲一个小知识点。
比如在我刚上的《有余数的除法》这节课内容,我就分成了10次课上,每次课上完后,就现场布置练习题,再连线每个学生,让他们把自己做的练习题现场拍照发到群里,我再一一当场讲解纠正,争取做到让每个孩子都跟我互动,一点点弄通弄懂为止。
孩子们的云课堂
班里有个留守女生叫江瑶瑶,平时只有奶奶在家,上网课十有八九不在线。有一次我看到她的除法竖式列错了,就纠正了,让她做订正再发一遍,第二次课后作业竖式还是列错了,上课的时候我就主动跟她连线给她讲解,第三次第四次课堂作业还是有出错,我就让她仔细检查,再一边耐心跟她一起找出问题,一边鼓励她订正......
也许是我不厌其烦的讲授和陪伴打开了她的心扉,从那之后,她从开始的不爱准时上课,交作业拖拉,爱重复出错,到后来的渐渐每次准时上课,经常跟我互动,作业提交很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前几天的期中考试中,她的数学也达到了优秀级别。
“教育,是需要对孩子投入情感的,需要积极用心地“热爱’’着他们,遇到问题绝不失望、气馁、放弃。”这是我写在工作总结日记上的一句话。班里还有一个男孩叫张鑫晨,人很聪明,但同样因为缺乏家人的陪伴,学习积极性不高,每次课后作业和考试都故意拖拉。我在联系到他的妈妈,明白了他思念妈妈的心思后,决定将批评问责换为悉心开导。
我经常给他打电话找他谈心,充当他和他妈妈中间的解铃人,每天从零开始逐个知识点给他讲作业,帮助他把落下的基础补上来,慢慢树立起他的时间观念。
慢慢地,他也开始主动伸出友谊的双手,在最近的一次考试中,他的数学成绩进步了几十分,这让我非常欣慰。
在一个个江瑶和张鑫晨们的身上,我慢慢地发现了,大山的孩子们最缺的并不是知识和学习方法,而是一种通过学习来认知自我,改变世界的勇气。
我想用我言传身教的力量和我真心的耐心将理想的种子播撒在他们心中,直至生根发芽。
廖思懿辅导孩子用手机上网课
“你踩着梦的阶梯按了我的门铃,我紧张兮兮地对你说一句欢迎光临 ……”
由于网络授课跟学生隔着屏幕,无法细致地观察到学生的动态和面部表情,身处大山,很多孩子上课的网络信号非常不好,所以自从四月这里解封以后,实地家访成为了我的常态。
学校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400多名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家都分布在深山的各个村落,没法徒步跋涉,希望小学的毛革校长只好亲自开车载我去。
山路崎岖,路陡弯急,毛革校长打着十二分的精神开着车,丝毫不敢分心,一路上都是热心的家长帮忙指路。
顺着山间小路,氤氲的绿意漫山遍野,逶迤的林涛泉韵呢喃逐响,云雾茶漫出了大别山的味道。
想到要跟这些孩子见到真面了,燃烧的思绪呼啸而过,涌起一股奇妙又自豪的感觉,想着:为了对得起未来的自己,现在的你一定不能贪图安逸。
绿意漫山遍野的山间小路
“您好,我是廖老师,今天过来家访,想了解一下孩子的学习情况。”
每到一名学生家里,孩子们都羞怯得躲在角落里,脸上却是透着惊喜的目光。
有的孩子,家里20平方的平房里住着一家四口,一进门就看见一张大床,几乎占据房间一半,在这狭小的空间里,锅碗瓢盆俱全,吃饭、睡觉、学习都在一起。有的孩子家里住的是几十年历史的土坯房子,楼顶还漏着风。
我看到热情招呼我们的家长和羞涩质朴的孩子,心里泛起层层涟漪。
很多孩子住的都是这种房子
我们检查网课期间的作业和笔记时发现,在跟孩子们“斗智斗勇”的这段时间,他们丝毫没有因为不在校学习而有所松懈,作业、笔记依然是整整齐齐。
我也了解到了很多学生没有按时上网课是因为家里没有智能手机,没有网络。
班里有个女生叫胡萌,原本成绩达到优秀级别,但在疫情期间一直没上网课,在后来的测验中成绩一落千丈,好几门不及格。原来家里只有她和奶奶和舅舅带着三个孩子,全家只有一部老款的智能手机,除了打电话也没人会操作,加上家里是土砖瓦盖的房子,基本没有网络信号。
我的心里一阵酸涩,当天手把手一个个步骤教她用这部手机如何进课堂,如何提交作业。
廖思懿挨家挨户家访
为了解决网络信号的问题,我打听到了住在胡萌家附近的一名同学,家里的网络信号不错,两家隔着一座石板桥,在跟她的同学家人商量之后,决定让胡萌每次上课写作业去同学家“蹭网”:同用一个网,同上一门课,作业单独交。
自从解决了网课的操作和设备问题后,那个爱笑,成绩拔尖的女孩儿又回来了。
在家访中,家长们都热情地泡茶,切新鲜水果,留我们在家里吃饭……一个劲地说:“老师,你们大老远到我们大山上来家访真是不容易,辛苦你们了!你们太负责任了!感谢你们对孩子学习的认真负责!”
离开每一户学生家里都让我感慨不已。
家长们准备的茶水
“知识改变命运。”大山里的人们对于这句话封为圭臬。
深山的孩子对知识的渴求,对走出大山的渴望,也都激励着他们奋勇前进,但也许大部分学生和我小时候一样,父母也许能教会自己很多东西,也会举很多真实的例子来让我们明白“知识改变命运”这个道理,但唯独,他们在学科知识或者更深层次的教育方面显得无能为力。
在一个个备课到深夜的日子里,在一次次翻山越岭的家访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对于摆脱贫困的意义,我也感受到了被人需要的幸福感。
“消毒水弥漫在山间,这是安心的味道啊”
虽然学生的归期未定,但根据罗田县教育局爱国卫生运动工作方案要求,以及镇防控指挥部关于疫情防控要求和市教育局复学准备工作要求,我们也要着手做好校园清洁卫生和消毒消杀等工作。
仍记得那天早上7点的天空,一股暖橙色的油画涂抹在天空。
我们9名教职工在操场集中统一听从安排。学校总建筑面积2500余平方米,人少任务重,我们很快分好工:我和方荣校长、毛革校长和一名老职工主要负责操场打扫消毒,林书记和一名老教师负责教学楼走道打扫消毒,金伯礼校长负责公厕打扫消毒,两位食堂阿姨负责厨房食堂消杀工作,工作较快的人员向进度慢的区域流动。
从雪月清绝的冬天到满目苍翠的夏天,没有欢声笑语的校园被枯枝落叶占据,我们拿起手工做成的竹枝大扫帚,开始了消杀工作。
在打扫操场的时候,一阵微风袭来,树上的枝叶又散落在寂寥的操场上,似乎很久没有见到我们,跟我们亲热似的,我们一边扫它一边掉,真让人无可奈何,一位老师还开玩笑说,“我们得抱一抱树摇一摇它。”
我们四个人经过三个小时的奋战,终于将诺大的操场打扫得一尘不染。消毒水混杂着茵茵青草的气息,我觉得那是让人安心的味道。
打扫完操场后,我开始支援食堂阿姨。食堂工作量很大,操作间、储物间、饭堂……每个角落必须擦干净,而且每个地方必须严格遵从五个步骤,首先用清水冲,第二步用清洁水擦洗,第三步用清水冲洗清洁水,第四步用消毒水消毒,最后用清水冲洗。我记得听起来像绕口令似的,却包含着对师生生命和健康的敬畏。
“开工”的时候没有手套,不方便也来不及购买,我就直接用手擦洗,只擦洗完两面操作间的墙壁和一个储物柜,我的手就起了三个泡,都在手关节的地方,手指一弯就痛。而且擦洗的工具是不锈钢钢丝球,不一会儿泡就被磨破了,直接接触到里面,像蜜蜂蜇人一样地痛。
记得最难打扫的是公厕部分,因为条件简陋,这所小学的公厕顶部有一半是露天的,几个月无人使用,泥土、树叶等各种垃圾蹂烂在一起,散发出阵阵难闻的气味。然而,现场没有一个老师退缩,大家都拿着工具一点一滴地疏通排水管、清掏垃圾、清洗消毒。直到最后将洗手池用清洁球都擦洗得干干净净,我们才舒了一口气瘫坐下来。
其实在这场消杀劳动中,在和校长老师们的并肩战“疫”中,我近距离看到了这所小学里的老师身上闪耀的光芒。
他们是真正的教育者,真正践行着化春泥只为护花的使命,真正怀着谦卑之心,甘当大山孩子们汲取知识智慧、勇气和力量的摆渡人。
金伯礼校长50多岁了,疫情期间本可以选择在家安然度过,却仍坚持留校守护,在这次消杀中每天六点钟就操起“家伙”在学校各个角落开工做清洁,而且总是抢最脏最累的活儿干。
方荣校长,90后的小姐姐,19岁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原本有机会走出大山,却仍义无反顾地回到母校任教,十一年来甘愿在这片清苦之地将希望的种子播撒给大山里的孩子。
毛革校长,和方荣校长一样,也曾放弃更好的机会,选择留下来跟她一起奋斗……
廖思懿对食堂进行消毒打扫
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跟着这些熠熠发光的教育工作者在一起,我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
虽然疫情过后我终究会返校,但是我想做的却很多——这里是教育的薄弱地带,我希望自己是萤火之光,虽不明亮,却也能给孩子们带来希望的美好,我也愿意用一生的时间来践行我的教育理想。
疫情的乌云即将散去,我也期盼着孩子们能安心回来,和我一块书写支教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