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yd2333云顶电子游戏特色建设与育人之道
杨卫平 罗梦玲
艺术与传媒学院是我校重点建设和特色学院之一。该院早在2004年开办了本科层次的艺术设计专业,目前设有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摄影、影视摄像与制作7个本科专业和环境设计、装潢设计2个专科专业,现有学生1700余人。
艺术与传媒学院的设计学被湖北省教育厅遴选为“十二五”省属高校省级重点( 培育)学科,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专业为省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动画专业为湖北省人才战略计划培养项目,同时被湖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委员会认定为艺术教育先进单位,被誉为“培养武汉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摇篮”。
课堂引赛事激励学子艺海扬帆
艺术的“艺”字,在我国甲骨文、篆书中本意是种植,“艺术”词汇的起源是基本技艺、技能、技术之意。艺术与传媒学院以社会需求为依托、以特色学科建设为龙头,打造以实践、应用为主要特色的艺术学科,致力于培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设计及传媒类人才,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实践性成果和创新创业成果,教育教学质量在同类高校中稳居前列,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动画、摄影、影视摄像与制作专业的优秀艺术人才,用自己的汗水浇灌了出了韵味醇厚、香气四溢的教育硕果。
2012届产品设计专业学生作品《OVEVO欧雷特车充蓝牙耳机》获得设计界“奥斯卡”——2016年度红点设计大奖(Red Dot Design Award)、全国青年运动会全国竞标中海报设计获铜奖、重庆读书月品牌形象获金奖、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银奖、靳埭强设计基金奖、白金创意设计奖铜奖等300余项。2017届产品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范傲雪先后获“校友+”全国大学校友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众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华中赛区一等奖、“海洋杯”全国大学生海洋文化设计大赛银奖,同年获湖北省第三届“长江学子”创新奖。在商业设计中,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校友邱冬的插画作品获电影《百鸟朝凤》的认可,成为官方海报插画作品。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艺术与传媒学院师生在各类赛事活动中获得奖项500余个,仅在2017年举办的各类竞赛中获奖达158个。这一切得益于该院对艺术类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完全建立在院内各专业团队对专业人才需求而进行的全面调研的基础之上,并依据调研结果进行有效分析,将所得信息进行总结归纳后落实在人才培养的具体环节中。在强调“课堂引赛事”同时加大实际项目的引入力度,不断打造优秀的原创设计平台,深入开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以适应以创造力培养为重点的艺术教育新趋势。
为培养文创人才树立新标杆
在近年来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武汉市抢抓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积极促进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机遇,大力发展文创产业打造世界“设计之都”。艺术与传媒学院紧紧把握国家发展最新态势,在教学过程中引导部分专业逐步由设计服务向设计原创转变,如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由向客户提供视觉设计服务之外,同时逐步开展设计原创产品或品牌的开发。近年来,该院师生为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中国民族博物馆等设计了一系列优秀的文创产品,这些文创产品不仅被博物馆采用,有的还被企业看中建立产品开发和投入生产,同时获得多个全国性大奖。
2017年11月,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发明协会和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第九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高校NOC活动)决赛在南京落幕。本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马来西亚的100余所高校近千名选手参赛,yd2333云顶电子游戏学生文创作品玉器龙纹系列产品、楚剧风格校园师生形象设计和基于文创产品设计的2个创新项目“城市礼物”、“玩具博物馆”凭借较强的实力一举获得决赛4项一等奖,同时还获大赛优秀组织奖,成为全国9个获奖单位之一,绽放出夺目的光彩。人民网、中国新闻社、中国教育在线、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楚天都市报、武汉电视台、湖北日报网、楚天都市网、长江网等十三家新闻媒体进行了大量有影响力、有深度的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文创设计成了艺术与传媒学院的一张“专业名片”。该院学生为辛亥革命博物馆设计的《辛亥之翼》衍纸在全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评选活动中荣获“文博传承”奖;为武汉博物馆镇馆之宝——青花四爱图梅瓶(元)设计的一组多媒体互动填色明信片,被该馆买下版权并批量生产。该院的文创项目“城市礼物”是集城市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互联网平台,不少产品已获市场青睐,已有近千名企业、设计人员有意加盟;而收集全世界4000多种少见玩具的“玩具博物馆”,是一个主要打造展示最新前沿玩具、大型新颖玩具,定制玩具的互联网俱乐部,目前已在市场投入运营,前期布展时每天可带来5000元至1万元收益。同时,该院还成立我省高校首个玩具博物馆工作室。
文化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使艺术与传媒学院不断整合校内多个文化创意设计工作室的优质资源,在设计原创这一核心理念中,在全省高校率先确立了以创意为先导、以文化为内容、以实践为支撑,为特色学科发展取得长效动力的办学思路。学生文创设计作品风生水起,木艺、布艺及其他手工艺术产品设计与打造紧随其后,初步形成了“商贸创意”品牌效应。
实践课程“真刀真枪”为教改探路
艺术与传媒学院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时十分注重实践环节,实践课程体系由专业认知实践、专业课程实践、基地实验实践、工作室项目实践、实习实践等构成,课程内融入训练课题、赛事主题实践教学,课程外进行商业及原创项目实践组成,在教学中安排学生动手实践课时比例实际达到35%以上,人才培养中实践环节部分占整个人才培养环节的60%以上。随着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该院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
对于艺术人才的培养无论是发展“软实力”应对全球化挑战,还是增强“硬实力”服务地方经济发展,艺术与传媒学院做好充分准备,目前已在校内构建了五大实践平台:专业教学平台(专业教室),专业实践平台6个(陶艺、模型、计算机辅助、服装、摄影、影视),专业工作室平台8个(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服装与服饰、动画、文创设计、传媒影像、“设计+信息”),项目战略合作平台(辛亥革命博物馆衍生品设计中心、武汉博物馆衍生品设计中心),成果展示平台(商业商圈展示平台、媒体平台、中国博物馆博览会、亚洲动漫节、创意市集展示、校内美术馆等展示平台、创意产品销售平台)等,培养优秀艺术人才助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实习实践是艺术人才培养的重要根基。该院先后与香港凤凰卫视集团、武汉漫动者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湖南东周艺术发展有限公司、武汉摩西创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易图装修创意中心、东莞市大朗炜炜毛织厂、苏州博众禾品牌策划有限公司、美国AIT联合建筑设计事务所、武汉蓓蒂艺术职业着装有限公司建立了实践教学、项目开发的合作关系。该院结合校内已有实践工作室平台,与湖北黄梅美天服饰有限公司、湖北术木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武汉蓓蒂职业艺术着装有限公司、辛亥革命博物馆、湖北高投海山文创科技有限公司联手建立实习实践基地,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
艺术与传媒学院还通过项目经验和行业经验的分享,将教学方法与实践过程的整个环节相结合,通过过程性的辅导实现行业经验与教学方法的对接,摸索了自己的一套行业与教学对接的教学方法:逐一辅导、全案辅导、案例教学、示范教学、项目教学、项目实践等,通过上述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应用,使得学生一直在专业学习中反复实践,最终完成专业的实践任务,这套适合应用型艺术类院校的实践教学方法已具有系统性、全面性、完整性,目前已被该院广泛运用。
师资培育独辟新径
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提升全社会审美素养、丰富精神世界、培育创新意识、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已经和正在成为我国提升全民审美素质、塑造民族文化品格、培养社会创新能力、增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正是师资力量。
艺术与传媒学院拥有一支富有敬业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团队,该院教师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创新,近年在教学科研、学生培养、社会服务及专业赛事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教师编写出版教材50余部,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作品50余篇,累计获国内外高规格设计大赛奖项200多个。通过近年来的努力,该院3大学科类专业逐步使专业教师既具有较高的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教学团队自己培养的副教授12人,拥有职业技能认定资格评审员的老师28人。学院每年选派优秀骨干教师赴新加坡、美国知名高校进修,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教师的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能力相应地获得拓展。为此,艺术与传媒学院制订了独有的“艺术类教师发展式教师评价体系”,用以引导教师全面的发展、比较式的发展和培养。教师评价体系中强调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塑造,主要包含有“思想行为、实践与认证、教学工作、教科研究、实践教学、社会服务”等,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能力对接,该评价体系将评价范围由传统教学扩大到了科研教研、社会任职、学习进修、实践活动、社会影响力等多个方面。
艺术与传媒学院在逐步实现专业课程评价由“单一效果”向“设计进程及设计执行”转变后,在专业课程的评价中融入项目的完整性考查,考查辐射至设计的每个环节中。另外,评价的群体也将逐步由单一的教师向行业设计公司总监、同类院校专家、受众、项目持有者等综合群体转变。在这一改革机制的促进下,教师们主持了十余项省级科研教研项目,建设了一批有影响力、应用和实践性特色鲜明的校级重点课程,完成了数十本有特色的应用型的专业实用性教材。
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多年来,艺术与传媒学院专心致志地发展艺术教育,着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创新教学方法,着力强化实习实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以“活力、合力、创造力”为核心特色的文化背景下,该院将通过积极进取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科水平,深化产教研深度合作,进一步构建优势学科,使艺术教育真正成为滋养社会创新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