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1.专业概况.1
1.1专业成立时间及教学组织设置.1
1.2现有师资队伍及学生规模.1
1.3主要办学条件.2
1.3.1实验教学设备与专业教学场地.2
1.3.2专业图书资料.3
1.4建设及发展思路.4
1.5专业建设成效概述.4
2.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8
2.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8
2.1.1专业建设规划.8
2.1.2培养方案11
2.2专业基础条件.12
2.3师资队伍建设.13
2.3.1专业负责人简介13
2.3.2师资队伍整体情况.13
2.4课程建设.14
2.5实践教学.15
2.6教学管理.16
2.7人才培养质量.17
3.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18
3.1存在问题.18
3.2整改措施.19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自评报告
在学院、系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经过教师们的辛勤努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办学水平达到合格标准。按照《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教学合格指标体系》的要求,现就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情况自评报告如下:
1.专业概况
1.1专业成立时间及教学组织设置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一个与工程实践应用联系紧密、跨学科的培养信息技术领域的电子和通信交叉学科应用型人才的专业。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以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教研室和通信教研室的师资力量为依托,以学院实验中心和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系统的相关专业基础和专业实验室作为有力支撑,培养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理论够用、动手能力强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于2004年获批成立,隶属于电子信息工程系。2004年起电信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本科学生,目前已有两届毕业生。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新生按照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门类招生,统一学习公共以及专业课程。其中公共基础课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由基础课部、电子信息工程系的计算机技术教研室以及院实验中心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教学主要由我系电子教研室和通信教研室自有专任教师承担,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由电子信息工程系和院实验中心共同承担。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主要由我系电子教研室和通信教研室自有专任教师和部分外聘的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承担,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教学由电子信息工程系实验室教师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电子信息工程系负责该专业教学的正常运行,院教务处全面监督和指导该专业教学的运行,院督导室全程监控教师教学质量。
1.2现有师资队伍及学生规模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7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7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4人,占教师总数的41%,中级职称10人,占教师总数的59%;老中青教师比例为1:1:2,梯队较为合理;硕士及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达11人,占教师总数的65%。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职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比较合理,富有活力。同时本专业还聘请了多名具有高级职称或高学历的优秀外聘教师承担部分专业课程教学工作。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目前在校学生214人,其中2006级60人,2007级45人(包括专升本),2008级60人,2009级49人。
1.3主要办学条件
1.3.1实验教学设备与专业教学场地
学院的总体实验教学条件教为完善,学院实验中心的计算机中心、语音室、电子工艺实习基地、电工实验室、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室、数字电子技术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计算机网络实验室为全院共享实验室,它们为本专业学生的英语、计算机基础等课程,以及专业基础课程提供实验服务。电子信息工程系建有实验中心,中心下设11个专业实验室及嵌入式系统和电子工艺2个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提供了训练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平台。实验室教学设备台套件数较充足,基本上能满足教学与人才培养工作的需要。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室如下表所示:
序号
| 实验室名称
| 性质
|
1
| 电工电子实验室
| 专业基础实验室
|
2
| 电子技术基础实验室
| 专业基础实验室
|
3
| 单片机原理实验室
| 专业基础实验室
|
4
| 微机原理与接口实验室
| 专业基础实验室
|
5
| 网络原理实验室
| 专业实验室
|
6
| 模拟电路实验室
| 专业实验室
|
7
| 数字电路实验室
| 专业实验室
|
8
| EDA技术实验室
| 专业实验室
|
9
| DSP原理及应用实验室
| 专业实验室
|
10
| 通信原理实验室
| 专业实验室
|
11
|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室
| 专业实验室
|
依托嵌入式系统实验实习基地,本专业还成立了嵌入式工程师培训认证中心,组织本专业学生开展嵌入式系统工程师的培训和认证,对于认证考试合格的同学颁发中国电子学会授予的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证书。本专业在校外还在积极地寻求合作伙伴,利用各种途径安排学生外出实习,目前我系已与5家校外企业签定了实习实训协议,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能较好的满足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中对校外实习的需求。近两年来,本专业应届毕业生的一次就业率在学校中也名列前茅。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如下表所示:
序号
| 基地名称
| 类型
| 基地所在地
| 实习实训项目
|
1
| 电子工艺实习基地
| 实习
| 校内
| 电子工艺
|
2
| 湖工大商贸学院信息类专业嵌入式系统实习基地
| 实习
| 校内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3
| 武汉华亨科技有限公司
| 实习
| 校外
| 通信设备测试
|
4
| 武汉恒科电子教学仪器有限公司
| 实习
| 校外
| 通信设备测试
|
5
| 武汉软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实习
| 校外
| 嵌入式软件设计
|
6
|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训中心
| 实习
| 校外
| 嵌入式系统设计
|
7
| 武汉智畅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实习
| 校外
| FPGA开发
|
1.3.2专业图书资料
学院图书馆馆藏工科电类专业纸质藏书13万余册,纸质期刊3756册,电子期刊1870册,电子藏书6万余册。另外,电子信息工程系设有面积为40平方米的图书资料室。我校已接入互联网,利用校园网,共享网络资源,直接为本专业教学科研服务。本专业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制作并建立了课程多媒体课件。各种图书资料及网络资源保证了师生学习、教学与科研资料搜集、研究信息获取的需要。
1.4建设及发展思路
本专业在办学过程中,已形成较明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具备电子技术和信息系统技术的基础知识,能从事各类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设计、制造、应用、开发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应具备调试、应用和开发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理论知识够用,实践动手能力强。我们的目标是努力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师资结构合理、学科特色鲜明、在全省独立院校中具有一定影响的本科专业。
本专业结合学院的发展目标和定位,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优化和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实现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紧紧围绕专业发展目标,逐步建立一支职称、年龄、学历结构合理,适应学科发展,具有较高教学水平与较强科研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以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估体系为规范,根据专业发展需要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定期组织各项教学检查活动,定期开展督导和同行听课以及学生评教活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学,深入推进教研和教改活动,不断提高本专业的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
1.5专业建设成效概述
本专业自2004年开始招生,到目前为止已有6年时间,经过学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电子信息工程系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专业建设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成绩,具体如下:
(1)构建了具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方案。目前国内很多大学在工科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系统导论的专业课程或专业选修课。但是由于嵌入式技术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很难指望学生(特别是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一门48或者64学时的课程掌握到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所需的各种知识和技能。要培养合格的、满足社会需求的嵌入式技术人才,必须明确嵌入式人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构建人才培养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并将其转化成为一系列的相互关联的、目标明确的相关课程,构建嵌入式系统的课程体系,最终形成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或嵌入式系统专业。自2006年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开设嵌入式系统相关课程教学以来,我们逐步摸索总结,并向相关的专家学习交流,尝试在独立学院本科层次构建嵌入式系统专业方向方面作出努力,构建自己的有一定特色的嵌入式系统的课程体系。下表是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方向的课程体系,我们将其写入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2008人才培养方案,并编写了相应的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其中的专业基础课程均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传统的基础课程,而专业方向课程则是参考相关文献资料,结合自身嵌入式教学的实际,对嵌入式系统的知识点、能力要求作了划分和归类,提出了相应课程的名称和教学要求,。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重叠,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对嵌入式系统教学的理解认识有限,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嵌入式系统的知识相互关联,很难绝然分开,同时考虑到独立学院学生学习能力比较薄弱,部分重点内容需反复强调。
专业基础课
| 课程名称
| 总学时
| 理论
学时
| 实验/上机
学时
| 开课
学期
|
C语言程序设计
| 64
| 48
| 16
| 二
|
模拟电子技术
| 72
| 48
| 24
| 三
|
数字电子技术
| 72
| 48
| 24
| 四
|
电子线路CAD
| 56
| 32
| 24
| 五
|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
| 64
| 48
| 16
| 五
|
EDA技术
| 48
| 32
| 16
| 五
|
专业方向课
| 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Ⅰ)
| 48
| 24
| 24
| 六
|
嵌入式系统体系与结构
| 64
| 48
| 16
| 六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48
| 24
| 24
| 六
|
嵌入式软件设计
| 48
| 24
| 24
| 七
|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
| 48
| 16
| 32
| 七
|
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方向定位于培养嵌入式的硬件技术人员,作为硬件技术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硬件基础知识,如正弦信号、方波、逻辑电平以及基本信号源的使用与信号测量方法,二极管、三极管的特性,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主要基本概念,利用HDL语言设计简单组合与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A/D转换和D/A转换的基本概念与技术指标等。通过在电子线路CAD课程中讲解Protel99SE(或者DXP 2004)的使用,使学生掌握是通过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EDA技术等课程的教学来实现的。硬件技术人员同时应掌握简单电路板的设计方法,如:开发工具的选用、原理图绘制方法、基本布线方法、PCB设计方法、电磁兼容概念等。
嵌入式程序设计基础(Ⅰ)主要针对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较弱的情况,强化和补充C语言编程相关知识,ARM汇编指令、汇编语言的编程、以及汇编语言与C语言混合编程的方法,熟悉嵌入式开发软件工具(ADS1.2和RealViewMDK)的基本使用。
嵌入式体系与结构是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解:嵌入式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嵌入式系统硬件的基本调试方法、嵌入式系统主要硬件模块的软件调试方法,嵌入式系统常用模块的功能,μC/OS-Ⅱ操作系统原理和移植方法。
嵌入式操作系统简要的介绍嵌入式操作系统概念、分类、任务管理、存储管理、I/O设备管理、文件系统等基本概念,着重讲解和练习Linux基本命令、Linux文件与目录系统,U-Boot的运行过程、U-Boot的移植,Linux内核的裁剪和移植,根文件系统的构建、根文件系统的设置。
嵌入式软件设计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使嵌入式系统工程专业方向学生在掌握嵌入式Linux的基本理论后,通过综合性的实验(如GPRS、GPS、视频处理、Web服务器构建与移植等)进一步掌握嵌入式Linux应用开发和图形用户界面编程,嵌入式Linux项目开发流程。
嵌入式系统设计与开发进行以项目为牵引,经过实际项目的实战,使学生能够掌握嵌入式项目开发的流程和模式,提升嵌入式系统的能力和经验使之能够独立完成中小型的嵌入式项目的独立研发和发布工作。
(2)加强教师的培养和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院自2006年以来,重点狠抓了教师课堂授课质量,每年组织开展青年教师授课竞赛,该专业青年教师踊跃参与,先后有詹翠丽、朱毅等教师获得了二等以上的奖项。2007年,我系任课教师孙胜益擅自修改学生成绩,造成重大教学事故,院系进行了严肃处理,开除了该教师,对相关教师进行了教育和引导。
(3)建立了完整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自2004年以来,学院累计投入800余万元,用于购买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其中专业基础、专业实验仪器设备总价值达300余万,建成了EDA、DSP、高频电子线路等11个专业实验室,基本能够满足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各门专业基础、专业课程的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需求。
(4)依托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嵌入式实习实训基地开展嵌入式系统设计专业方向的建设。2008年上半年,我系在全省同类院校中率先建立了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并以此实验室作为基础,在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开设了嵌入式系统设计、嵌入式软件开发等专业方向,这些专业方向瞄准社会热点技术方向,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009年6月,我系对嵌入式系统实验室进行扩建与升级,在此基础上建设了嵌入式实习实训基地,该基地累计投入达70余万元。我们也与中国电子学会合作开展嵌入式助理工程师培训与认证,建立嵌入式联合培训认证中心。2009年2月,我们组织相关专业学生参加嵌入式助理工程师培训与认证考试,其中电子信息工程专业31人报考,27人通过考试获得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证书。
(5)依托校内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就业为导向,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活动。我们先后兴建了2个校内实习实训基地,5个实习实训基地。除嵌入式实习实训基地外,我们于2009年10月,投资30余万元,建立了电子工艺实习实训基地,购买了贴片设备、回流焊机、波峰焊和德国进口的雕刻机等设备,该实习实训基地可完成丝印(或点胶)、贴装(固化)、回流焊接、清洗、检测和返修等基本SMT工艺步骤,达到单面组装、单面混装、双面组装和双面混装工艺要求,采用机械制版法,完成裁切、钻孔、烘干和雕刻等工艺步骤,达到单面、双面印制电路板的制备。
(6)狠抓教学,办学质量提高明显。经过近几年的努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办学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以2009届毕业生为例,本届毕业生共42人,其中英语四级通过率为87.5%(36人),获得学位率为97.6%(41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0.4%(38人),3名学生考取昆明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纺织大学硕士研究生。
(7)教师教研、科研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到2010年5月为止,电子信息工程专任教师已在《高教探讨》、《光电子技术》、《科技资讯》等专业期刊杂志发表科研教研论文7篇,编写出版《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等3部教材,在编教材1部(嵌入式Linux设计与应用,将于2010年10月由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出版)。教师在研校级教研项目1项,厅局级教研项目2项,厅局级教研项目1项。2008年,本专业教师王仲东教授指导我系学生完成了《基于ARM和GPRS平台的无线数据采集传输控制模块》的科研课题,获得了, 湖北省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专业建设过程及成效
2.1专业建设规划与培养方案
2.1.1专业建设规划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近期目标是通过三年建设,达到院级品牌专业建设的标准,并努力成为省级品牌专业;中长期建设目标是把本专业建成在学术成果、师资队伍、学生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在省内同类院校有较大影响的本科品牌专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主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建设规划。
2.1.1.1教学基本建设
(1)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制定培养方案。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采取前两年着重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基础知识的方式,第三年完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的学习,第四年着重培养本专业学生实际的应用能力。在四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还需完成各类生产实习、实训,课程设计、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活动。根据当前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发展趋势,我系在专业课程的规划及设置上突出了嵌入式系统方向的系列课程,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以满足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便于学生就业。
(2)改革教学内容,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第一,保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突出实践环节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及时充分反映本学科动态和前沿知识,适时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内容突出应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实验课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内容。突出实践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实践教学与专业方向、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的变化同步。增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的效果,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培养能力。
第二,增强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力求形成一个科学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结合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另一方面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在课程开发过程中,由企业界人士和教育界人士共同研讨、审查和评估所有课程及其实施过程,以适应于经济建设。
第三,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提倡开门办学。加大课程建设力度,结合教学需求,并从师资队伍入手,建设优秀课程、精品课程的培养机制和师资梯队。继续加强《电路理论》、《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院级精品、重点课程的建设,同时对已有一定基础的《EDA技术》、《数字信号处理》等课程重点建设,力争早日成为学院重点或精品课程。
具体要求如下:①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实践性课时争取达到总课时的30%以上,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专业技术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衔接方面进行重点研讨;②对现有教学大纲进行完善和修订,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③进一步改革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内容,毕业设计的内容要体现专业特色,难度要高于综合课程设计,内容要体现综合性和应用性相统一的原则。
(3)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充分利用我院现有的校园网和多媒体设备,让教师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做到课程声音、图像、实践三结合,使课程更加生动、直观、形象,学生能够动手。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特点,力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提高实验、实习质量,真正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技能,体现本专业特色。在现有校内外7个稳定的实习基地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特色。
(5)加强教材建设。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栽体,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教材选用原则是优先选用省、部级优秀教材和新出版的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教材或国家教育部推荐的具有较高水平的教材。教材内容科学,可读性强。建立课程的核心教材和相关教学资料和参考的资料体系。切实建设好一门院级精品课程,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起到示范作用;鼓励教师参与编写专业教材、实验教材。
(6)开展教学研究。本专业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都需要不断完善,因此要加强教研活动,以课题组为单位,定期召开相关内容的研讨会;一学期安排两次教学观摩活动;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加强教育学、教学法、教育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学习,把教学研究和课程建设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本专业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要求每个课题组每年发表一篇教研论文。
本专业目前主要依托“嵌入式培训认证中心”来开展相应的科研工作,本专业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配备有当前较先进的嵌入式实验设备,能同时满足教学和科研的要求。在三年内本专业要完成至少一项嵌入式系统应用项目,争取到2011年取得省级科研课题1-2项,并建设嵌入式系统的校级精品课程,发表3篇以上相关论文,同时利用现有条件积极展开嵌入式系统认证培训工作,扩大本专业在嵌入式系统领域的影响。
(7)严格教学质量监控。学院建立了由教学督导组、系及学生三方打分的考评制度,负责对日常教学工作的监督和管理,有效的加强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以人为本,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和谐、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要求教师在自己所讲授的课程中加入教书育人的有关内容,制定了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明确了以教为本、以评促教的评估目标,将教学效果与年终奖励挂钩。同时从促进教师开展教研入手,以科研、教研促进教学,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观摩活动,丰富教学方法。对刚毕业的教师或讲课效果不理想的教师派讲课好的教师进行帮助指导,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8)加强学风建设。针对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浮躁之风,每一届新生入学,系主任及相关专业教师就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就业前景等方面的问题对学生做详细的介绍,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系里将大力开展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另外,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讲座,请相关行业专业人士介绍本专业相关信息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的要求,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意识,将这种危机意识转变为学习的动力。
2.1.1.2师资队伍建设
在3年的建设期当中,本专业力求达到以下指标:学历方面,增加博士学位的教师1名;职称方面,增加正教授1名,增加副教授2名,高级实验员1名;课程教师配备方面,争取大多数主干课程至少有两名教师能够授课,且一名为青年教师;所有教师都要求参与实验室建设工作并能指导一门以上实验课程。同时加大在系师资队伍的培训、学历教育上的投入力度,支持在职学习、提高素质。
2.1.1.3学科建设规划
为了搞好学科建设,本专业已与其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了部分专家为我系兼职教师。同时加大引进学科带头人和高学历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力度,加强对在校教师提高学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有计划的组织教师申报各类研究课题,力争取得较有分量的科研成果。
2.1.1.4人才培养规划
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安排,重点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在校内建设好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尽早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力求学生能实现全面就业,对于有志向继续深造的同学,积极鼓励考研。
2.1.2 培养方案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三本学院的实际设计,相对合理,符合培养应用型本科生的目标要求;课程体系结构合理,能体现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本专业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专业自身的优势,提出培养具备较扎实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基础知识,能从事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制造、应用和开发等领域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把培养规格定位在本科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上。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基于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门类的“大平台”,强化素质教育,优化课程体系。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学、计算机、电子技术基础、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系统原理和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嵌入式系统等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接受电工电子技术实验、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专业实验技术的基本训练;掌握各种电子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及系统设计研究与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了解该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该专业培养能在电子信息产业及国民经济相关领域从事电子电路及信息系统研究、设计、集成、制造和应用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工程技术和基础科研人才,培养具有顽强意志和一定的创业精神的企业人才。
教学计划的指导思想:为保证本科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进一步科研发展的基础功力及实验动手能力,通过本科课程建设力争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按照学科专业发展趋势与结构调整的需要组建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实践能力。
教学计划的指导原则:加强与全国同类院校电子工程专业、地方科技发展机构及用人企业的联系,从学生培养长远的发展角度和宽广的知识层面出发,根据专业发展得趋势和自身特点,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通识教育,综合教育以及专业教育。具体内容分为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外语、计算机信息技术、体育、思想教育、学术与科技活动、文艺活动、相关学科基础、本学科专业、专业实践训练等体系。
我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培养方案规定本专业学生在校四年期间,应完成197个学分的最低学业学分后方可毕业,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
类 别
| 名 称
| 学分
| 学时
| 周数
| 比例%
|
|
|
课内
教学
| 必修
| 公共基础必修课
| 66.5
| 1120
|
| 41
|
|
专业基础必修课
| 51.5
| 824
|
| 30
|
|
专业必修课
| 25
| 400
|
| 15
|
|
选修
| 公共选修课
| 8
| 128
|
| 5
|
|
专业选修课
| 16
| 256
| 9
|
|
课内教学小计
| 167
| 2728
|
| 100
|
|
实践环节小计
| 30
|
| 30
| ,
|
|
最低毕业学分
| 197
|
|
本专业主干课程为电路理论、电子线路系列课程、计算机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与电磁波、电子测量与传感技术、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与编码、嵌入式系统及应用等。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认为本专业的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要求,培养目标和定位清楚、规划较为合理,方案总体得当。
2.2专业基础条件
近5年来,学院和系两级领导都非常重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建设,在教学日常运行及教学条件、师资建设、课程建设、教学研究与改革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经费,改善了各项教学条件。在实践环节上,学院每年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学生外出实习以及建设自有的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各项技能竞赛,取得良好的成绩。
本专业依托学院实验中心,建设有EDA技术、DSP技术、通信原理、高频等专业实验室,在系内建设有“嵌入式系统认证基地”,从根本上改善了专业实验室的教学条件,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根据本专业的学科、课程以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专业教学基本形成了多媒体、实践性等多种手段融为一体的综合型教学手段体系。主要包括:①多媒体教学:本专业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程几乎都采用了多媒体教学;②实践与实验教学:建立了专门的实习基地和教学实验室,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公司参加实习,同时在专业实验室开展教学实验。
此外,学院和系高度重视图书资料在教学、科研中的重要保障作用,学院多次安排专业骨干教师参与学校图书馆图书采购工作。
2.3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资源是高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推进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师。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制定了建设规划,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既要注重数量合理,又要结构优化,为专业建设发展切实提供师资保障。
一方面注重引进985和211院校毕业的硕士研究生来充实教师队伍;另一方面鼓励现有教师在职攻读学位,有目的地培养一批青年教师骨干。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比例超过80%。全部符合岗位资格要求。
2.3.1 专业负责人简介
本专业的专业负责人采用以老带新、新老结合的模式,由系主任孟德普和教研室主任黎曦共同作为本专业的专业负责人。
孟德普,男。原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教授,曾担任过武汉测绘科技大学电信系副系主任,并担任过另外一所知名独立学院的电子信息学院院长长达数年之久,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教学管理经验,学识渊博,知识丰厚。
黎曦,男。作为年轻的硕士生,工作努力,知识新,具有很好的潜质,积极配合专业主要负责人工作,共同为该专业的发展尽职尽责。
2.3.2 师资队伍整体情况
几年来,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措施,本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支撑,高学历青年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师资队伍。学院从培养“双师”型人才出发,要求专业课教师既能从事理论课教学,又能进行实验课、实习教学。
专业师资队伍整体情况如下:
(1)师资队伍整体结构合理、发展趋势向上。本专业现有教师富有朝气,教师学历、年龄结构较为合理。
(2)创造条件激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青年教师的培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而本专业青年教师比例较大,因此对于青年教师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我系在培养、使用及选拔青年教师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促进青年教师更快的适应岗位,同时给予青年教师培训和深造的机会。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从严治教。为了确保电信专业整体教学质量,本专业教师经常开展示范课、公开课等教学活动,开展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的交流。过硬的教学质量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得电子信息专业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2.4课程建设
专业把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作为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落脚点,积极进行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专业课程建设的主要思路是:一是抓基础、抓重点,不断完善课程体系;二是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作为课程建设的主要内容。
为了保证学生达到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在理论课教学内容上强调加强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计划中处理好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具备基本人文素养和较深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具有较强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 以主干课程建设为核心,优化教学内容。一方面精简教学内容,留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实践环节的培养。
② 广泛的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努力创造条件,开展多媒体教学,几乎所有的教室都配备了多媒体设备,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与手段的研究、改革与实践,提倡根据不同的课程特点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积极推广现代教育技术。
③ 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保证教学整体水平。教材建设是高等学校重要的教学基本建设之一,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确保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本专业重视教材建设工作,要求教师选用近三年内的‘十一五’规划教材和获得国家级奖励教材,鼓励教师参加各种类型的教材编写工作。把教材选用、编写的重点放在反映学校优势、专业特色,体现当前教学内容和体系改革最新成果上。目前本专业大部分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都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高等教育出版社的获奖教材,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④ 将教研成果带入课堂。教师通过教学研究、广泛阅读科技文献,将最新的知识融入教学,将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更好的为本科教学服务,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⑤ 教师互助,共同提高。对新担任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实行互帮互助的制度,让有一定教学经验或教学效果较好的教师对青年教师实行专人辅导。
⑥ 在学生学习能力培养方面,定期开展教学小组研讨、听课评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确保课堂的教学质量。
2.5实践教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而工科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实验课教学与实习、实训得到具体的实施和体现。本专业重视实践环节的教学,科学设计实践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和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保证实习与实训时间,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近年来,本专业从培养目标出发,高度重视实验课教学,在实验课的教学内容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手段更新及考试方法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1)全面积极的开展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是教学过程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以理论为依托,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本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对于有实验安排的课程,本专业积极建设相关实验室,保证实验的开出率。在院内实验有困难的课程,我系积极联系具备实验条件的场所进行实验,严格执行实验教学计划。
(2)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开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注重开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实验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提高。按照压缩验证性实验、优化基础性实验、强化综合设计性实验、适当增加创新性实验的思路,积极调整实验项目,使实验比例关系更加协调;加强电子电路分析和设计的EDA仿真实验,强化嵌入式系统相关综合实验,并给毕业班的学生开设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等实践课程,为学生的就业开辟新的途径。
(3)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和实训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作用。本专业注重加强实习和实训,合理安排各类实习和实训等实践环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在校内也建立有电子工艺实习基地,嵌入式系统实习基地。本专业也根据企业的需求来调整实践教学计划,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为了跟上电子信息类学科的发展趋势,我系积极创建新的实习基地,目前我系拥有的电子工艺和嵌入式系统两个院内实习基地已经处于同类院校中的前列。电子工艺实习基地采用最新的电路板制板和雕刻设备,能完成小规模的电路板生产,贴近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了充分发挥我系嵌入式系统实习基地的作用,我系专门派老师到北京参加培训,并取得相应证书,同时我系嵌入式实习基地还和中国电子协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了嵌入式系统认证中心,承担嵌入式助理工程师的培训及认证工作。
通过几年的建设,本专业在实验教学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
① 完成了自编实验讲义的编写,对多门专业实验课程使用自编教材,例如嵌入式系统实验教程、EDA实验教程、电路理论实验教程等。
② 院外实习基地不断扩充,实习内容和管理不断改进,并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促进学生实习的展开以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的完成。
③ 专业实验室有专门的实验员负责实验室日常管理和设备的维护,根据学生上课时间,合理调整实验时间,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2.6教学管理
电信系已建立了教学方面的各种规章制度,对教学的各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和切实可行的制度。日常教学管理到位,能够严格执行学院和我系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了系领导、教师听课制度;定期、不定期开展教学抽查制度;学生座谈会制度等。尤其注重教学过程各环节的检查、督促和评估。我系还注重发挥学生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经常通过不同的方式听取学生意见,及时反馈整改。从而形成了管理人员、督导人员和学生、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网络。
(1)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学院不断强化重视教学管理的意识,注重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在严格执行学院制定的各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文件的基础上,根据电信系自身的特点和实际,进一步制定了落实这些规章制度的具体措施,如学院推出的“二七一”考评制度,由系、教学督导和学生三方面联合考评教师的教学工作,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端正教师的教学态度,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双赢。
(2)重视老教师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组织中青年教师观摩优秀教师授课,多次开展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不仅使青年教师得到了锻炼和提高,而且使他们的专业知识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经常性的检查评比,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
2.7人才培养质量
近三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本专业坚持走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办学道路。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结合东湖开发区对人才的要求,特别重视培养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注重德智体综合素质全面培养,注重科学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并重,注重学生通才教育和潜力发掘,引导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建造实践教学平台,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贯彻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创新实践紧密结合,教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的方针,主动适应现代科技工业对人才的需要,建成与先进实践教学体系相适应的实践教学平台,在培养创新实践性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的教学模式已由传统的集中式手把手教学模式逐步过渡到网络化开放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转变为自主,思维训练由封闭转变为开放,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大幅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技能的培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
本专业致力于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并已得到了学院的大力支持与保证。强化了实践性环节,增添了一些新的实践性项目。通过全力打造,建设了武汉“嵌入式系统认证和培训中心”。实验室还承担我系学生课外创新活动如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等的培训和比赛任务。参与学生每年约20-50人。另外实验室还将组织认证考证、嵌入式系统等技术培训。实验室将在实践教学平台建设和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在毕业生的培养上,着重关注毕业设计的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环节,是全面检验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基本研究能力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采取结合教学、教研,深入生产实际,积极尝试创新研究,增强学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选题的性质、难度、份量、综合训练等情况能全面反映培养目标的要求。同时严格答辩环节,组成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答辩小组,对学生的答辩资格进行审查,对达不到要求的论文实行缓答辩,对在答辩过程中问题严重的则不予通过或是要求二次答辩,确保毕业论文质量。
学院和系通过制定工作计划,加大管理力度,严格答辩与成绩评定。聘请院外专家加强对毕业论文的指导。开展评优等措施,加强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监控,毕业设计(论文)管理规范。
3.存在问题与整改措施
3.1存在问题
由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立较晚,因而在本专业的教学与建设上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专职教师流动性大,教师科研能力须进一步提高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是开展电子信息工程教学的前提。本专业教师队伍虽然精干,但流动性较大,本专业现有的17名专任教师,承担着专业绝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任务,同时还聘用了一定数量的高职称、高学历的外聘教师在承担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由于外聘教师流动性性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科研的均衡发展。同时,随着独立学院本科教育的深化,对于专职教师的能力素质要求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专任教师不仅要能完成额定的理论和实验教学任务,也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以科研促教学。因此,引进一批高职称、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充实到现有教师队伍中去,是近期教师队伍建设的主要问题。
2.实验教学特别是专业实验教学须加强和系统化
信息类各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目前我们虽然建成了一批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验体系,但是,如何提高现有实验设备的使用率,保障实验开出率,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比率,都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同时,我们还存在部分实验室面积不足,实验设备数量不足等问题,部分实验室尚未建成,致使部分课程的实验教学效果受到影响的问题。目前,我们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的力度还不够,组织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各种竞赛的工作尚未完全展开。
3.2整改措施
通过这次评估自查,我们发现了相关问题,看到了不足,学院和系本着“以评促建,以评促改”的原则,相继出台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整改:
1.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培养质量。
我们将对这次评估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清理,分析症结,寻找对策,周密安排,动员全系上下齐心协力,全面整改。在思想认识方面进一步提高,在规章制度方面进一步健全,在日常管理方面进一步规范,在教学改革方面进一步深化,在工作落实方面进一步抓实,全面推进本专业的本科教学工作,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步伐。
鉴于本< , /span>专业对专业教师的需求,我系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重点引进学术带头人队伍,2010年下半年将增加6名专业青年教师,引进博导1人,其中有3名要充实到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同时充分挖掘潜力,着重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培训,培养“双师型”教师:借助国内外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学,选派骨干教师进行访学、深造,到企业技术中心挂职锻炼,鼓励青年教师参与科研、教研活动,不断提高我院嵌入式系统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实践经验。同时我院拓宽师资引进渠道,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聘用相关行业、企业、科研单位的高级嵌人式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
3.继续加强和完善实验、实训和实习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验教学改革:
① 在相关课程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基础理论教学放在实验室中进行,学生在理解了相关基本原理之后可以着手进行基础理论的验证性基础实验,通过实验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知识的存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所学的概念印象深刻。我们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理论教学和实验印证穿插进行的教学方式,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给与更好的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② 课程结束以后,我们通过课程设计的形式,让学生参考案例或项目进行相应的设计与开发,或布置与所讲授的案例相近的题目让学生根据案例或项目去套改,只要学生能消化吸收,并能完成布置的题目,就达到了课程设计教学目标。
③ 联系实际,联系就业,建立和完善考核体系。考核体系是作为衡量当前高等院校学生掌握嵌入式技术的一个尺度,从工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出发,检查学生从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所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我们通过相关课程的理论考察、实验操作考察、课程设计、生产实习从不同层面进行考察。与此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参加中国电子学会开展的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认证考试,嵌入式助理工程师资格证是学生进入嵌入式行业的“准入证”,获得了该证实际上是对学生在嵌入式技术方面能力的肯定,一定程度上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④ 鼓励和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参加各类设计大赛,培养学科兴趣、锻炼专业技能。我们将针对部分技能突出、对专业技术兴趣浓厚的学生开放实验室,提供嵌入式技术实验环境,定期举办开发技术讲座,努力通过各种途径为学生提供学习、实践、交流、承担项目等机会。
我们将花大的力气,广泛争取学院和各方面的支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